AI 安全治理迎来强监管:《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9 月实施后企业合规指南

2025-09-22 10:58:57

2025 年 9 月 1 日,《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 AI 内容治理进入 "强监管时代"。这部由国家网信办、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的规章,连同配套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GB 45438-2025),构建起 "规章 + 标准" 的协同治理框架,对 AI 生成内容的标识规则、技术要求和责任划分作出全面规定。对于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而言,理解新规核心要求、建立合规体系已成为紧迫任务。

新规核心要求:双轨制标识体系的刚性约束

《标识办法》确立了 "显式标识 + 隐式标识" 的双轨制管理模式,覆盖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全类型 AI 生成内容。显式标识要求在内容呈现的显著位置添加可感知提示,例如文本需在起始或末尾添加文字说明,视频需在起始画面和播放界面添加标识,图片则需在适当位置嵌入显著标记。这种 "用户可见" 的标识旨在保障公众知情权,避免 AI 生成内容引发误解。

隐式标识作为技术底层要求,规定服务提供者必须在文件元数据中嵌入包含内容属性、提供者信息、内容编号等要素的隐形标记,鼓励采用数字水印等技术手段。这一要求为监管部门追溯内容来源提供了技术支撑,尤其对电商平台、内容社区等传播渠道意义重大。值得注意的是,传播平台负有核验义务:对含隐式标识的内容需添加提示,对疑似 AI 生成内容需标注 "疑似生成",形成全链条治理闭环。

企业影响图谱: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运营的全链路调整

新规对技术服务提供者和内容传播者设定了差异化但相互衔接的合规责任。对于软件开发企业,凡是提供 AI 生成服务的(如小程序中的智能文案生成、APP 中的图像美化功能),需在开发阶段就植入标识模块。以梦码软件专注的小程序开发业务为例,餐饮点餐小程序中 AI 生成的菜品描述、零售平台的智能推荐文案,都必须添加明确标识。

支付系统和电商平台面临双重考验:一方面,AI 生成的营销话术、账单通知需符合文本标识规范;另一方面,作为内容传播渠道,需建立元数据核验机制。根据《标识办法》第七条,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在审核上架时,需核验 AI 服务提供者的标识合规材料,这意味着不合规的应用可能面临下架风险。

过渡期安排为企业提供了缓冲空间。新规虽于 9 月 1 日实施,但设置了约 6 个月的适应期,企业可在此期间完成系统改造、流程优化和人员培训。值得关注的是,配套的《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提供了服务提供者编码规则等技术细节,为企业合规提供了明确指引。

合规实施路径:三阶落地法构建全流程管控

中小企业可采用 "评估 - 改造 - 长效" 的三阶实施框架落实合规要求。首先开展全面资产盘点,识别业务中涉及的 AI 生成场景:软件开发企业需梳理智能客服话术生成、APP 中的图像生成等功能;电商平台需排查商品描述、营销内容的 AI 生成比例,建立详细的场景清单。

技术改造阶段需针对性解决标识嵌入问题。基于 Go+Vue 框架的系统可开发轻量化标识插件,在内容生成接口中自动添加显式标记;支付系统等对稳定性要求高的场景,可采用 API 对接方式集成第三方数字水印服务。对于用户自定义生成内容的场景(如 UGC 平台),需开发便捷的标识工具并引导用户主动声明,同时在用户协议中明确标识义务。

长效机制建设尤为关键。企业应将标识要求纳入开发流程,在需求评审、测试验收等环节设置合规检查点;建立内容审核台账,依法留存日志不少于六个月;定期开展员工培训,重点强化技术团队对隐式标识技术标准的理解,确保产品迭代不偏离合规要求。

风险警示与案例借鉴:技术中立不代表责任豁免

司法实践已明确 AI 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边界。湖北 "AI 生成色情小说案" 中,被告人利用 AI 创作并传播淫秽内容获刑 10 个月,法院强调 "技术中立不意味着价值中立"。尽管该案发生在新规实施前,但印证了 AI 内容合规的底线要求:标识仅是形式要件,内容本身的合法性仍是根本前提。

杭州 "AI 换脸案" 进一步明确平台责任,被告人通过换脸技术制作淫秽视频传播获刑七年三个月,平台因未履行审核义务承担连带责任。这些案例警示企业:合规不仅要满足标识要求,更需建立内容审核机制,防范 AI 技术被用于违法活动。根据《标识办法》第十三条,违规企业将面临网信、电信等部门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可能丧失业务资质。

合规红利与未来展望:从成本支出到竞争优势的转化

对于中山市被纳入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的科技企业而言,合规建设不仅是风险防控,更是技术升级的契机。将标识技术与现有业务融合,可开发 "合规即服务" 解决方案,例如在小程序开发套餐中嵌入标准化标识模块,为客户提供合规增值服务。

随着 6 个月过渡期推进,行业将加速形成合规共识。企业可借助中山市对创新型企业的政策支持,探索 AI 治理与业务创新的平衡点。长远来看,规范的 AI 应用环境将提升用户信任度,尤其对依赖内容传播的电商平台、知识付费系统等业务,合规标识反而能成为品质背书,实现社会效益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在 AI 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标识办法》的实施不是创新的阻碍,而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中小企业唯有主动适应监管要求,将合规基因融入技术研发与商业运营,才能在 AI 浪潮中行稳致远。